自定义博客皮肤VIP专享

*博客头图:

格式为PNG、JPG,宽度*高度大于1920*100像素,不超过2MB,主视觉建议放在右侧,请参照线上博客头图

请上传大于1920*100像素的图片!

博客底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不超过1MB,可上下左右平铺至整个背景

栏目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图片宽度*高度为300*38像素,不超过0.5MB

主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Hover:

RGB颜色,例如:#AFAFAF

副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自定义博客皮肤

-+
  • 博客(63)
  • 收藏
  • 关注

原创 DeepHunt微服务故障定位系统核心技术解析1

DeepHunt是南开大学与阿里巴巴、华为等机构联合提出的基于图自编码器的可解释微服务故障定位方法挑战1:缺乏可解释的根因量化方法挑战2:模型缺乏持续学习能力挑战3:需要大量历史训练数据GraphSAGE图神经网络有效建模微服务依赖关系数据增强策略解决历史数据稀缺问题自监督学习实现零标签冷启动多模态特征融合提供全面的系统观测这些技术共同构成了一个高效、可解释且自适应的微服务故障定位系统,为工业级微服务系统的智能运维提供了重要解决方案。参考论文。

2025-11-07 10:20:34 334

原创 数据库关系模式核心概念详解:候选关键字与无损连接判断

摘要:本文系统讲解数据库关系模式中候选关键字选择和无损连接判断两大关键技术。候选关键字选择采用属性分类法,通过L/R/LR/N类属性划分和闭包计算确定最小唯一标识集;无损连接判断则使用表格法,构造属性矩阵后根据函数依赖修改,出现全a行即为无损分解。两种方法均配有详细示例演示计算过程,并对比分析各自优缺点。掌握这些方法对数据库设计、范式分析和查询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建议通过实例练习巩固理解。

2025-11-05 20:02:10 482

原创 理解上下文无关文法的分析树推导:从理论到实践

本文详细讲解了上下文无关文法(CFG)分析树的推导过程。通过算术表达式文法示例(E→E+T | T, T→TF | F, F→-F | N),逐步演示如何从开始符号E推导"-3+45"的分析树。重点阐述了推导的关键步骤:选择产生式、递归扩展非终结符直至所有叶子节点为终结符。分析树能直观展示语法结构,明确运算符优先级,并为编译过程中的语法分析和代码生成奠定基础。推导过程严格遵循产生式规则且完全由输入句子决定,是理解形式语言理论和编译器设计的重要基础。

2025-11-04 17:58:56 529

原创 操作系统PV操作完全指南:从原理到实战详解

PV操作是操作系统进程同步的核心机制,P操作用于主动申请资源(成功则继续,失败则阻塞),V操作用于被动释放资源(归还并唤醒等待者)。信号量分为三类:互斥信号量(初值1,保护临界区)、资源计数信号量(初值为资源数)和同步信号量(初值0,控制执行顺序)。实际应用中需明确区分信号量与业务代码,PV必须成对出现,并按固定顺序申请以避免死锁。通过生产者-消费者等经典案例可深入理解PV操作的协同机制。

2025-10-31 20:06:31 1033

原创 操作系统:大容量存储器结构——计算题知识点与解题逻辑详解

本文针对操作系统课程中磁盘存储相关计算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文章首先介绍了磁盘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方法,通过柱面号、磁头号和扇区号的三维映射关系,并结合实例演示了具体计算过程。其次详细解析了磁盘访问时间的三个组成部分:寻道时间、旋转延迟和传输时间,给出了相关计算公式,并通过C-SCAN调度算法实例展示了总访问时间的计算方法。最后比较了常见磁盘调度算法(FCFS、SSTF、SCAN等)的特点,指出SSD存储应采用FCFS策略。全文通过清晰的公式推导和实例计算,帮助读者掌握磁盘访问的核心计算方法和调度策略选择

2025-10-27 22:31:19 1245

原创 【知识图谱】图神经网络(GNN)核心概念详解:从消息传递到实战应用

本文深入解析了图神经网络(GNN)的核心概念与应用。GNN通过消息传递机制处理非欧几里得图数据,其核心步骤包括消息创建、聚合和节点更新。经典模型如GCN和GAT用于处理节点特征与图结构信息。GNN适用于节点、边和图级别的预测任务,如社交网络分析、分子性质预测等。实际应用中需关注数据预处理、前向传播和任务输出等流程。关键挑战包括过平滑、计算效率和动态图处理等。随着可解释性等技术的突破,GNN在医疗、金融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2025-10-24 22:33:17 1488 1

原创 操作系统存储管理核心知识点与例题详解

本文总结了计算机存储管理的核心知识点,包括地址重定位(静态/动态)、存储层次体系(基于局部性原理)、分页存储管理(页表转换)、多级页表计算、快表(TLB)工作原理、动态分区分配算法(首次/最佳/最坏适应)、段页式存储管理(地址转换过程)以及内外碎片问题。通过典型例题分析,详细讲解了各知识点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并附有记忆技巧和总结表格,帮助系统掌握存储管理的关键概念和技术实现。

2025-10-22 22:25:45 1243

原创 解决Linux系统中“undeclared identifier“问题的完整指南

摘要:本文针对Linux系统编程中常见的"标识符未定义"编译错误,通过IPC_INFO案例详细分析问题根源。关键发现是许多系统标识符被条件编译指令保护,如IPC_INFO需要定义_GNU_SOURCE宏才能启用。文章提供了完整的排查框架:1)查找定义位置;2)分析条件编译要求;3)确定需要定义的特性测试宏(如_GNU_SOURCE、_POSIX_C_SOURCE等);4)应用解决方案。最后给出了多个实际案例和最佳实践建议,强调宏定义必须放在所有#include之前,推荐优先使用编译选项而

2025-10-21 21:40:01 603

原创 【OS核心知识点】深入剖析:为何“进程越多,缺页越少”?

摘要: 操作系统课程中"增加并发进程可能降低缺页率"的反直觉结论,源于多道程序设计与局部性原理的相互作用。在适度多进程时,各进程的工作集可共享内存,使活跃页面得到高效利用,从而减少缺页;但当进程过多导致工作集总和超过内存容量时,则会出现颠簸现象,缺页率急剧上升。这一现象呈现先降后升的U型曲线关系,表明系统负载状态是理解该问题的关键。正确结论与直觉判断分别对应系统资源利用的不同阶段,反映了多道程序设计的双刃剑效应。

2025-10-20 23:01:31 778

原创 VMware Euler系统Ctrl+C/V共享剪贴板完全指南:从配置到彻底清理

本文记录了在OpenEuler虚拟机中配置剪贴板共享失败后,彻底清理回纯命令行环境的完整过程。实验环境为VMware Workstation运行的OpenEuler系统,通过安装open-vm-tools尝试解决剪贴板共享问题未果后,详细提供了卸载相关组件、禁用内核模块的标准化清理方案。重点包括:创建模块黑名单文件、更新initramfs、验证清理结果等关键步骤,并针对常见问题给出解决方案。本文对需要在图形化与命令行环境间切换的用户具有实用参考价值,特别适合Linux学习/工作中必须使用纯命令行环境的场景。

2025-10-19 20:23:23 1510

原创 TCP/IP协议相关知识点

核心思想:分层、封装、端到端通信。TCP/IP不是一个单一的协议,而是一个协议栈(Protocol Stack),由一系列协同工作的协议组成。它采用了四层模型(软考中常与OSI七层模型对比考察)。TCP/IP四层模型对应OSI层核心功能主要协议应用层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为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接口传输层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通信,数据分段、流量控制、差错恢复TCPUDP网络层网络层寻址和路由,将数据包从源主机发送到目标主机IPICMPIGMPARPRARP网络接口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2025-10-18 22:08:21 1970 2

原创 数据定义——基本表 知识点与易错点总结

本实验重点掌握MySQL中DDL语句的基本操作,包括创建表(定义主键、外键等约束)、插入数据、修改表结构和删除表。实验设计了学生选课系统的四个表,分析了插入数据时的常见错误:主键重复、外键约束失败、枚举值不合法、非空约束违反等。特别指出自引用外键需先插入NULL值或已存在的记录。实验建议先插入主表再插入从表,使用DESC命令查看表结构,并提供了选做查询示例。通过实践可加深对数据库约束机制的理解,避免常见数据操作错误。

2025-10-17 23:15:36 499

原创 Linux Shell 实验一:数据采集与脚本调试错误总结

本文总结了Linux Shell脚本编程实验中的常见错误与知识点。实验涉及变量定义、循环控制、条件判断、目录操作等核心内容。主要错误包括变量赋值空格问题、目录创建权限不足、循环语法错误等,并提供了正确写法。关键知识点有:变量使用规范(无空格赋值)、条件判断格式(括号与内容间需空格)、算术运算方法($(( ))或expr)、目录操作(mkdir权限设置)等。建议编写脚本时注意语法严谨性,加入错误判断(如除零检测、目录存在检查),并使用调试技巧排查问题。文末提供了完整脚本示例,展示了变量使用、循环计算、目录创建

2025-10-16 22:42:57 704

原创 【操作系统核心详解】段式存储与页式存储:区别、碎片及虚拟内存的本质

内存管理中的分段与分页是操作系统的核心概念。分段将程序按逻辑划分(如代码段、数据段),采用变长段和二维地址;分页则对物理内存进行固定大小的机械划分,使用一维地址。分段会产生外部碎片,分页会产生内部碎片。现代系统常采用段页式结合的方式,通过虚拟内存技术打破"一次性"和"驻留性"限制,利用请求调页和页面置换实现高效内存管理。分页因其固定大小特性成为虚拟内存的理想基础,而分段则提供保护功能。理解这些机制对掌握操作系统原理至关重要。

2025-10-15 21:19:29 1035

原创 玩转Shell:四则运算计算器开发指南

本文介绍了一个Linux Shell脚本实现的四则运算计算器,具有交互式界面和循环计算功能。文章首先给出完整代码,解析其程序结构和关键语法,包括变量赋值、case语句和算术运算。然后重点分析常见错误:变量拼写错误、算术运算逻辑错误、变量引用错误和read命令使用错误,并提供修正方法。最后分享调试技巧与最佳实践,如添加调试信息、变量命名规范等。通过这个项目,读者可以学习Shell脚本编程基础,掌握调试方法和优化技巧。

2025-10-14 20:54:24 430

原创 页表 vs. 组相联缓存:内存管理与性能优化的殊途同归

摘要:分页机制和组相联缓存在形式上相似,都涉及“查表”和多次访存,但本质不同。分页是操作系统层面的内存管理技术,用于进程隔离和虚拟内存实现,页表存储在内存中,处理页缺失代价高;组相联缓存是硬件层面的性能优化手段,用于弥补CPU与主存速度差距,缓存标记存储在高速SRAM中,处理缓存缺失代价低。TLB(快表)作为连接两者的桥梁,用组相联缓存加速页表查询。分页的核心是管理,缓存的核心是加速,两者协同构建了现代计算机系统的基石。(149字)

2025-10-13 20:33:15 1316

原创 图像直方图处理:均衡化与规格化

数学上,即 z=G−1(s)≈G−1(T(r))。设 pr(r) 为输入图像的灰度概率密度函数,pz(z) 为期望的(规定的)输出图像灰度概率密度函数。其目标不是产生均匀分布的直方图,而是将输入图像的直方图变换为。:计算其变换函数 s=T(r)=(L−1)∑j=0kpr(rj)。:计算其变换函数 v=G(z)=(L−1)∑i=0qpz(zi)。

2025-10-12 21:34:06 744

原创 下采样与上采样:神经网络中的信息浓缩与恢复

下采样:也称为降采样。其核心目的是减小特征图(Feature Map)的尺寸(宽和高),同时增加通道数或保留最重要的特征。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种“信息浓缩”的过程。类比:看一张高分辨率照片的缩略图。你失去了细节(像素),但依然能把握照片的整体内容和主体是什么。上采样:也称为升采样。其核心目的是增大特征图的尺寸(宽和高),同时减少通道数或从浓缩的特征中恢复细节。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种“信息恢复”或“细节生成”的过程。类比:根据一张缩略图,去想象并绘制出它高分辨率的版本。

2025-10-11 22:10:58 710

原创 张量、向量与矩阵:多维世界的数据密码

摘要:张量是向量和矩阵在任意维度上的泛化。向量是一维张量,矩阵是二维张量,而张量可以是零维到N维的数据容器。在深度学习中,所有数据都以张量形式存在。关键区别在于:向量/矩阵维数固定,强调线性运算;张量维数灵活,是多维数据结构,适用于现代AI、物理学等领域。例如,彩色图像是3阶张量,视频流可形成5阶张量。张量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多维表达能力,使其成为处理复杂数据的基础工具。(149字)

2025-10-10 15:01:27 1592

原创 一文读懂Softmax与卷积:CNN的核心原理详解

本文介绍了卷积神经网络(CNN)中的两个核心组件:Softmax和卷积。Softmax通过指数归一化将原始分数转换为概率分布,使分类结果直观可解释,且与交叉熵损失结合提高了训练效率。卷积则通过滑动窗口提取局部特征,不同卷积核可检测边缘、纹理等模式。两者协同工作:卷积层逐步抽象特征,Softmax完成最终分类决策,共同构成CNN的基础架构。理解这两个组件对掌握深度学习模型原理至关重要。

2025-10-09 22:17:25 1054

原创 图像处理实践:自定义直方图变换函数的优化与问题解决

本文探讨了图像处理中直方图变换的应用问题,重点分析了自定义分段线性变换函数在实现过程中导致的直方图均衡化结果模糊问题。通过设计三类变换方法(直接变换、均衡化后变换、直方图规定化),对比验证了最优解决方案。针对暗光图像,提出了自适应参数调整策略,最终实现了既能增强暗部细节又能保持图像清晰度的优化方案。实验结果表明,先均衡化后变换的方法在保持对比度和细节方面表现最佳,为图像增强提供了可靠的技术路径。

2025-10-07 19:33:13 604

原创 图像直方图处理核心代码实现

本文介绍了多种图像直方图处理技术,包括基础均衡化、规定化、局部均衡化和自定义变换等方法。主要内容:1)基础直方图均衡化的实现原理与代码示例;2)子块不重叠和重叠两种局部均衡化方法及其性能对比;3)双模态直方图规定化技术,可精确控制直方图形状;4)自定义分段线性变换函数的实现与应用。文章还分析了各算法的优缺点,基础均衡化计算简单但容易丢失细节,局部方法能改善效果但计算量大,规定化方法灵活但需要设计目标直方图。最后提供了完整的演示代码,展示不同方法的处理效果对比。

2025-10-06 22:19:46 596

原创 60日六级高分冲刺全攻略

六级备考三阶段高效复习计划:1)基础巩固期(1-2周)重点词汇突破+摸底测试,制定个性化计划表;2)专项强化期(3-6周)针对听力、阅读、写作翻译进行高强度训练,掌握答题技巧;3)冲刺模拟期(7-8周)全真模考+查漏补缺,调整应考状态。备考特别强调时间管理、错题分析和模板积累,建议每天3-4小时科学分配,结合精听、速读、模板背诵等提分技巧,最后阶段重点培养考试节奏感。

2025-10-04 22:13:49 447

原创 Python直方图均衡化与规定化

本文展示了三种图像增强方法:直方图均衡化、直方图规定化及其对比分析。通过OpenCV和Matplotlib实现灰度图像处理,分别展示原始图像、均衡化/规定化结果及其直方图分布。均衡化通过扩展像素分布增强对比度,规定化则将图像直方图匹配到指定模板。实验对比表明,规定化能实现更精准的亮度分布调整,而均衡化计算更简单。代码提供了完整的可视化流程,包括图像显示、直方图绘制和累积分布函数分析。

2025-10-03 20:21:57 354

原创 C++多线程编程入门实战

本文介绍了C++多线程编程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方法。首先源代码展示了单线程与多线程的性能对比...这篇文章对C++多线程编程进行了系统介绍,从基础概念到实际应用,包括单线程与多线程对比、数据竞争与互锁解决方案、何时使用原子操作等核心scape,为初学者提供了清晰_BUILD_的完整路径。

2025-10-02 19:30:51 553

原创 编译与解释:从代码到执行的两种旅程,究竟有何不同?

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是代码转换的两种主要方式。编译器将整个源代码一次性转换为机器码,生成独立可执行文件,运行效率高但跨平台性差;解释器逐行翻译执行代码,无需编译但运行速度较慢。现代语言如Java采用混合模式,先编译为中间码再由虚拟机解释执行,结合了两者优点。编译型适合性能敏感场景,解释型适合快速开发和跨平台需求,混合型则平衡了效率与灵活性。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

2025-10-01 19:50:58 1249

原创 Linux操作系统课问题总结:从/proc目录到磁盘管理

本文总结了Linux系统课程中的典型问题及解答,主要涵盖五个方面:1)/proc目录中数字代表进程ID,非数字文件提供系统信息;2)系统中存在上万进程是正常的,特别是Web服务器和容器环境;3)cpuid level表示CPU功能信息的详细程度;4)fdisk命令输出格式差异源于版本更新,新版更详细准确;5)fsck报错常因参数错误或设备名不实。这些问题涉及进程管理、CPU信息、磁盘操作等核心知识点,对Linux系统管理、性能调优和故障排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25-09-30 21:41:15 1518

原创 详解BSD、GNU/Linux与Shell:从概念到实践,一文扫清迷惑

本文解析了开源操作系统中的核心概念:BSD是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家族,包括FreeBSD、OpenBSD等,采用宽松的BSD许可证;GNU/Linux则是由Linux内核与GNU工具组合而成的操作系统。两者是竞争关系,但BSD系统也常集成GNU工具。在Shell方面,Linux默认使用功能强大的Bash(Bourne-Again Shell),而非C Shell或B Shell。文章通过对比表格清晰呈现了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2025-09-29 19:07:31 1168

原创 BPEL:企业流程自动化的幕后指挥家

BPEL(Web服务业务流程执行语言)是一种基于XML的规范,用于编排和自动化Web服务组成的业务流程。它充当“总指挥”角色,协调多个服务按特定顺序执行,支持条件判断、长事务和跨平台部署。BPEL通过WSDL调用Web服务,主要应用于企业应用集成和服务组合场景,如订单处理、贷款审批等标准化流程。执行时需要部署在专门的BPEL引擎上。虽然微服务架构兴起,BPEL仍是传统SOA架构中服务编排的核心技术,其核心思想是中央化控制的服务编制。

2025-09-28 21:54:27 819

原创 图神经网络中的“正向”与“反向”:别再和BP算法搞混了!

摘要 图神经网络(GNN)中的"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存在概念混淆:可能指图结构的信息流动方向,或神经网络训练的梯度计算过程。本文解析了二者的本质区别:1)图传播方向分为沿有向边(正向)和逆边(反向),选择取决于任务需求,如引文网络中使用逆边可能效果更好;2)神经网络训练仍需标准反向传播算法优化参数。对于动态图数据,建议持续采用效果更优的传播方向(如反向边),并结合增量更新或时序GNN处理新增数据。GNN的灵活性在于可根据任务需求自由定义邻居关系。

2025-09-27 23:19:36 728

原创 高效阅读学术论文的“三遍法”指南

高效阅读论文的三遍法:第一遍5-10分钟快速浏览标题、摘要、图表等,判断论文价值;第二遍1小时精读核心内容,理解方法、实验和结果;第三遍数小时深度分析技术细节,批判性思考假设、局限性和创新点。建议配合康奈尔笔记法和文献管理工具,由综述到经典再到最新论文循序渐进。该方法通过分层阅读,既能快速筛选文献,又能深入掌握重点论文,适合科研人员提升阅读效率。

2025-09-26 20:37:23 423

原创 操作系统进程同步与互斥核心知识点复习

本文总结了信号量、进程同步与互斥的关键知识点。信号量取值表示可用资源数或等待进程数;进程关系分为互斥、同步及两者混合。可重入代码允许多进程共享,而临界资源需互斥访问。P/V操作是原子性的原语,P可能阻塞进程,V可能唤醒进程。进程在临界区内被中断时仍持有锁,其他进程无法进入同一临界区。这些概念是解决进程协作与资源竞争问题的核心。

2025-09-25 20:15:23 536

原创 操作系统死锁

死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程(或线程)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竞争资源或彼此通信而造成的一种相互等待的现象。若无外力干涉,这些进程都将无法向前推进。一个经典的死锁类比是“哲学家就餐问题”有五位哲学家围坐在一张圆桌旁,他们只在思考和吃饭两种行为间交替。桌子中间有一大盘米饭,每个哲学家左右两边各有一根筷子。哲学家需要同时拿起左右两边的两根筷子才能吃饭。如果所有哲学家都同时拿起自己左边的筷子,那么每个人都会等待右边的人放下筷子。由于没有人会先放下筷子,所有人都将永远等待下去,这就是死锁。策略核心思想。

2025-09-25 20:13:02 1042

原创 揭秘Linux内核如何感知CPU速度

摘要:Linux内核通过每个CPU核心的struct rq运行队列结构记录调度信息,采用PELT算法计算指数衰减的负载平均值,包括可运行负载、阻塞负载和CPU利用率。这些数据在定时器中断和任务状态变化时更新,为负载均衡提供决策依据。负载均衡器通过比较各CPU的rq负载数据,在调度域层级间迁移任务以实现均衡分配。用户工具通过读取/proc/stat等接口获取CPU使用率统计,与路由器流量管理类似,但基于任务调度而非数据包统计。整个过程实现了基于负载统计的智能化多核任务调度。

2025-09-23 20:14:24 1615

原创 关系代数表达式书写全攻略

摘要: 本文介绍了关系代数表达式的书写步骤与技巧,包括明确查询目标、确定涉及的表、按逻辑顺序组合操作等核心方法。总结了单表查询、多表连接、除法查询和差集查询四种常用模式,并提供了问题分解法处理复杂查询。特别强调了避免缺少连接、条件不明确和除法误用等常见错误,推荐通过自问验证和分阶段练习提升能力。全文以实例图示辅助理解,适合数据库学习者快速掌握关系代数表达式的构建逻辑。

2025-09-22 18:51:37 563

原创 【并发编程硬核指南】为什么不能“先记账后汇总”?深入理解CPU原子操作的必然性

并发编程中,多个线程同时执行sum++会导致结果错误,因为该操作是非原子性的。有人提出让每个线程独立计数再汇总的"记账汇总"方案,但这在单机多核CPU下不可行:1)实现复杂,性能开销大;2)违背程序实时语义,导致中间状态错误。相比之下,硬件提供的原子指令通过锁定缓存行实现原子操作,既保证了强一致性和实时性,又具有高性能和低复杂度。结论表明,硬件原子操作通过在最小范围内进行"阻止",完美平衡了正确性和性能,是解决此类竞争问题的理想方案。

2025-09-21 21:04:39 1045

原创 【深入浅出】交叉熵损失函数——原理、公式与代码示例

交叉熵损失函数是分类任务中衡量预测与真实分布差异的核心工具。它通过比较真实标签的独热编码与模型预测概率分布,指导模型优化。交叉熵的优势在于对预测错误的惩罚力度大,梯度计算高效,能加速收敛。二分类任务使用Sigmoid激活搭配BCELoss,多分类则用Softmax或直接使用内置Softmax的CrossEntropyLoss。实例表明,交叉熵对"自信错误"施加严厉惩罚,促使模型快速修正。该损失函数广泛应用于逻辑回归、神经网络等分类模型,是优化分类性能的关键指标。

2025-09-20 20:50:04 1156

原创 探索PV操作:并发编程的核心钥匙

PV操作是解决并发进程互斥与同步的核心工具,由Dijkstra提出。P操作(Proberen)用于申请资源,V操作(Verhogen)用于释放资源。信号量是其操作对象,分为整型和记录型两种。PV操作通过原子性操作信号量实现进程互斥(如临界区保护)和同步(如生产者-消费者问题)。使用PV操作需注意:成对出现、操作顺序和信号量初值设置,否则易导致死锁。它是操作系统并发控制的基础机制。

2025-09-19 21:32:41 826

原创 GELU:高斯与Dropout的完美融合

GELU激活函数与高斯分布密切相关,其核心公式x·Φ(x)中的Φ(x)是标准正态分布的累积分布函数,源于"输入x加高斯噪声后大于0的概率"这一概率化设计理念。虽然GELU本身是确定性函数,但其设计思想与Dropout适配,体现在用确定性的Φ(x)模拟了Dropout的随机概率门控机制:通过计算神经元被保留的概率来加权输入,实现类似Dropout的自适应效果。这种基于高斯分布的概率化设计既保持了平滑性,又继承了Dropout的概率思想,使其在Transformer等模型中表现优异。

2025-09-18 21:57:03 1037

原创 【并发编程深析】互斥锁、自旋锁、信号量:从实现原理到应用场景

本文深入解析并发编程中的核心同步原语,重点对比互斥锁、自旋锁和信号量的工作原理与适用场景。互斥锁采用阻塞等待机制,适合临界区较长的操作,但会引发线程上下文切换;自旋锁通过忙等待避免切换开销,适用于极短临界区。信号量则是更通用的同步工具,通过计数器管理资源访问。文章还澄清了死锁与死机的区别,并强调同步原语本质上是通过控制线程状态转换(运行态、阻塞态、就绪态)来实现并发安全。通过生动比喻和对比表格,系统梳理了不同锁机制的特点与选型考量。

2025-09-17 20:51:28 1285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

提示
确定要删除当前文章?
取消 删除